衰變池改建案例介紹
項目背景
某醫院衰變池,用于貯存核醫學科所產生的放射性廢液,其中主要放射性核素包括:核素檢查所產生的Tc-99m,F-18及核素治療病房所產生的I-131等。該衰變池建設于新版國家標準頒發使用之前,采用推流混凝土式建造,去年環保部門檢查時,提出含I-131廢液應使用槽式并聯衰變池,對該衰變池提出改造要求。
同醫院方溝通后,提供了全面的改造方案,將原本推流式衰變池改造為并聯式衰變池,建設自動化控制系統,整個運轉過程系統自動化控制,并搭配遠程控制軟件、APP,可遠程監管查看系統整體運行情況。
改造方案
1.根據衰變池圖紙,結合現場考察,槽體、出入水口位置,確認槽體深度及體積大小;
2.完成槽體改造準備,鋪設入水、出水管路,安裝排水泵、液位探頭、閥門等;
3.安裝自動化控制系統,完成系統調試;
4.建設衰變次存放間,防止人員靠近。
系統功能
1、將原本6個串聯槽體,改造為6個獨立槽體。第1個槽體為集水槽,第2至第6槽體為貯存槽。需實現運行過程如下:核醫學科排放的廢水首先進入集水槽槽體,當集水槽槽體水滿后,開啟自動抽水裝置,將廢水抽入第2個槽體,至第2個槽體水滿后,停止抽水,第2槽體封存;然后再次等待集水槽體水滿后,將廢水抽入第3個槽體,至第3槽體水滿后,停止抽水,第3槽體封存,循環工作,直至第6個槽體滿水,整體運行由廢液排放檢測系統進行監控管理。
2、廢水記錄數據展示在檢測系統的控制面板中,可以更全面的了解放射性廢液經過降解、衰變、取樣、監測、排放的全過程,掌控放射性廢液的流向、排放是否符合環保標準,避免出現意外排放,相關信息傳輸至監管終端,可通過網頁或手機APP查看。
3、末端排放輻射劑量監測裝置(廢液取樣測量系統),可遠程控制取樣或每次排放自動取樣。
5、可切換手動排放模式,手動控制整體系統運行,同時配置取樣口,方便人工取樣。
6、可自動保存排放劑量、取樣記錄、異常記錄、操作記錄等歷史記錄,并且能夠打印導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