衰變池處理放射性污水的原理
通過放射性衰bai變,使得du放射性廢水中短zhi半衰期的核素衰變掉dao,降低廢水活度濃zhuan度。這shu個方法通常用于處理含有大量短半衰期核素的廢水。同樣的方法,也可以用來處理廢氣。
其實核電廠的乏燃料水池就有類似的功能,不過處理對象是乏燃料,水有冷卻和屏蔽的作用。通過衰變去除短半衰期的核素,當然,乏燃料這樣堆放在水池里還有一個作用,就是讓一些錒系元素衰變成钚,從而可以提高钚回收效率。
衰變池應該根據核醫(yī)學診療所使用的放射性核素種類及其廢液和其他污水排放量, 并按放射性廢液排放限值要求, 設計放射性污水池的結構和容積, 同時避免使用繁復的數學計算過程。為三級分隔的放射性污水衰變池,核醫(yī)學科排放的放射性廢液及污水, 流經三級結構的衰變池后, 滿足國家標準排放要求
核醫(yī)學領域中的放射性廢液主要是患者和受檢者的排泄物(包括嘔吐物)、放射性藥物(試劑)的殘留液、放射性器皿及放射性工作人員的洗滌液等。這些廢液會隨污水排入醫(yī)院的下水道系統(tǒng), 再排放到院外而污染環(huán)境。尤其是甲狀腺疾患治療者用藥后第2~10 d, 醫(yī)院總排放口污水中131I濃度, 可能超過國家標準的限值。因此, 核醫(yī)學單位的放射性廢水管理是不可忽視的。
按照國家有關規(guī)定, 核醫(yī)學診療產生的放射性廢液及患者的放射性排泄物應單獨收集。同時凡Ⅰ級工作場所和開展放射藥物治療的核醫(yī)學單位應設有放射性污水池(即放射性衰變池, 以下簡稱衰變池), 以存放放射性污水直至符合排放要求。為了給醫(yī)院的核醫(yī)學的發(fā)展和排放標準的變化留下一定的安全空間, 在條件許可的條件下, 凡開展核醫(yī)學的診療單位可設置衰變池。
衰變池的結構和容積必須保證核醫(yī)學科所排放的放射性廢液, 經衰變池后滿足審管部門的排放標準, 可直接排入普通公用下水道。同樣, 考慮到131I核素的排入到衰變池是與時間變化的動態(tài)過程, 為了使衰變池的物理結構更加符合污水排入、流動、核素衰變的動態(tài)過程, 將衰變池設計為三級連續(xù)式衰變池, 每池容積約為16m3。考慮有生活糞便污水一并排出, 在衰變池前設置化糞池, 有效容積為20m3, 用以沉淀消化固形物, 其所含的放射性也得以衰減并防止固形物進入衰變池, 衰變池必須恰當選址, 池底和池壁應堅固、耐酸堿腐蝕和無滲透性, 應有防止泄漏措施, 池蓋與廢水液面應有20cm的距離, 衰變池蓋板的砼厚度不小于30cm。
放射性污水從排入到排出, 放射性物質在污水池衰變等因素都是隨時間變化的復雜動態(tài)過程, 精確計算將需要很多可變的數學參數, 計算過程極其復雜而且也不一定準確。我們把其作簡單化的靜態(tài)處理, 然后計算結果給以一倍安全系數, 再將衰變池分隔模擬動態(tài)變化過程, 使整個設計過程變得簡化而實用。